close

來自硫磺島的信。

先要謝謝Q的招待,讓我可以提前看到這部期待很久的電影。
真的覺得,有去電影院看太好了。

一點點也好,讓我可以假裝身歷其境,
去揣摩西鄉跟兵士們處在震天動地的砲彈煙硝之中,生理上是什麼樣的感受。


其實我不喜歡戰爭片。
不愛看血肉橫飛當然是一個原因,
更根本的是不想再被痛切提醒,戰爭這件事本身有多麼不具意義。

沒有要高呼反戰的意思,因為我誰都不是,而且反戰也不是誰說了算。
戰爭這個東西實在太大了,大到沒有誰可以去阻止或去避免。

看的時候,只要想到這是真的存在於歷史上的事實,我就很難過。

這種難過無關乎美國或者日本,無關乎硫磺島戰役,甚至也與國家的概念無關。
我只是單純難過於,有兩群人,其實是為了保衛自己最重要的東西,
才浴血對立,互相砍伐殺戮。

「最重要的東西」可以很大,可以是領土,可以是主權,可以是國家。

但對我這樣生長在非戰爭年代的人而言,
那些名詞除了出現在教科書上,出現在煩人的政論節目上,
其實我不知道它們真正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所以我在看這部電影時理解的、投入感情的「最重要的東西」,
就是很簡單,很切身的,自己愛的人。

因為克林伊斯威特導演就是那樣說故事的。
他讓我們從一個平凡不起眼的小兵西鄉眼裡,去看待這場戰役。

西鄉的疑惑矛盾不安不滿,說起來全部都很個人私情。
但就是這樣每個人心裡都會有的真實情緒,
才讓戰爭的面貌不再只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惡」,而一下子近得令人不得不思索起來。


以下是雜亂的電影感想。
台灣還沒有正式上映,所以我會盡量試著以不點破關鍵劇情作為前提。
但場景描述我想還是會有的,真的很不想踩雷的人要注意別點進來噢。




我想我的哭點大概很奇怪。

回顧西鄉收到徵召令的那天,
隨著幾乎等於死神召喚的文件送上的,竟然是一句「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而他所能做的,也只是攬住身懷六甲嚶嚶哭泣的妻子,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恭喜。謝謝。
使用這兩句話,幾乎是沒有比這更荒謬的場面了。

可是就是那樣的時代噢。
戰爭就是這麼一回事噢。

簡單兩句話觸動了我淚水的開關。
之後整部電影我都一直處在半泣き與大流淚交替循環的狀態。


栗林中將對下屬說,
也許挖掘隧道沒有意義,也許死守這座島更是沒有意義,
但難道因為這樣,就可以放棄嗎?
只要能夠換得日本本島的妻兒們多活一天,那多死守在這裡一日,就有意義。

這裡我也是好難過。
想起西鄉貼在妻子隆起的腹部對寶寶說話,而花子拼命抑制著不哭出聲來的樣子。

其實都知道沒有意義的啊。
以日軍的情勢根本守不住這座島,沒有一個人,可以活著回去。
可是還是要守,還是要戰,即使不知道自己的命是不是真能換來妻兒們一時半刻的安穩。

因為也只能這樣相信啊。


不行我覺得我還是太難過了,沒辦法詳細寫什麼。
尤其是對我而言非常衝擊的那一段。

不是不知道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
可是未到最後一刻之前,就選擇用那樣的方式死去,
我總覺得,感受不到我在栗林中將身上看到的,那應該是這一切的理由的,尊嚴。

但也許,他們的選擇也再不是為了尊嚴,而是卑微的解脫。


那來說一下演員好了。

先是ニノ,真的,戲份太多了。多到我嚇一跳。
幾乎要是主演了吧這。

不想用「好」來形容他的演出,只覺得,
不愧是經過video甄選,然後伊斯威特導演點名要他演西鄉的人。

我想說的不是ニノ有多厲害,而是,他就是導演想要的西鄉的樣子,從一開始。

片尾字幕慢慢捲上來的,KAZUNARI NINOMIYA。
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有什麼感覺,就只是看著。
唯一想到的是,能在這樣的時機參與這樣的作品,真是太好了。

然後是加瀨亮,我覺得他也很厲害。跟ニノ一樣是擅長「普通」角色的人。
年齡設定上西鄉是三十歲,他演的清水年紀比較小。
現實生活中明明比ニノ大了九歲,在電影裡卻沒有一點違和感。很年輕,很倉皇。

話說回來我好驚嚇,看了官網發現演西鄉妻子的女演員竟然比ニノ大了13歲(倒)
看起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啊,夫妻的鏡頭。我還覺得她好年輕呢。
太猛了真的。而且ニノ的鬍子留得好。

至於渡邊謙實在沒什麼好說,他站在那裡就是將軍了。
對我一句話就把主演的人交代過去。


最後是抱怨。

其實我不喜歡台灣把Flags of Our Fathers翻成硫磺島的英雄們。
雖然還沒看美軍視角版本,其實沒有說話的立場。

可是在我的理解裡,伊斯威特導演並沒有想拍任何「英雄」啊。
就連硫黄島からの手紙裡的栗林中將,也不是英雄。

或者我應該說,不是好萊塢定義下的英雄。

所以那些想看刺激場面,血肉與砲彈齊飛的,
其實可以不用看硫黄島からの手紙了,因為它不會滿足你。
它只是演給你看,戰爭到底是什麼樣子。

是戰爭片,卻非常安靜,冷調,而悲憫。


所以上回我在中國時報吧?看到的影評真是可以再胡扯一點,
什麼克林伊斯威特藉由這二部曲來對美日帝國主義提出嚴正批判啊。

硫黄島の手紙最讓我大哭的其中一幕,就是美國大兵的媽媽寫給他的那封信。
做你認為正確的事,因為那就是你該做的。

語言不同,國家不同,立場不同。
可是遠在家鄉的母親們捎來的信,寫著一樣的內容。

看完這段還不懂嗎?
還不懂為什麼要有二部曲,還不懂為什麼要有兩種視角嗎?

將一場戰役的兩面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可以去思索,去評斷,
我不覺得這樣的用心可以等同於已經被濫用得太廉價的「批判」二字。


以及我唯一不喜歡電影院的地方,就是總有些人要在不知道哪裡好笑的地方毫不收斂的笑。
我可以不客氣地說這種人根本是被好萊塢電影養壞了胃口嗎?
好像花錢買票進來是等著看笑點或爆點一樣。

(自以為)等到了便喜孜孜地,好像觀賞這場電影的最重要任務已經達成。

然後多半就是這種人,會大放厥詞某某真是大爛片,
一點都不覺得哪裡好看。


更糟的是去爬了一下電影版,我最不想看到的情況還真的發生了。
竟然就真的有人推文吵起什麼歷史自省的。
For God's sake. WHY DON'T YOU JUST SHUT THE F*CK UP?

唉真是失策。好好一篇電影心得竟然被我自己烏煙瘴氣結尾。
ニノ對不起。那我自己花錢再看一次好了。
有沒有人有興趣同行啊哈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g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